旅游城市端午插画海报,一年级读后感端午节

旅游城市端午插画海报,一年级读后感端午节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旅游城市端午插画海报,以及一年级读后感端午节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除了吃粽子,你的家乡还有哪些端午习俗一年级读后感端午节主题绘画和手抄报的区别是什么端午节的故事读后感一年级端午节,屈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除了吃粽子,你的家乡还有哪些端午习俗

如今的端午,节日气氛已经远不如以前了,大人没有那么激动,小孩更没有那么企盼。大人不激动是因为对所有的节日都淡漠了,小孩没那么企盼是因为那些节日吃的,平时都能吃到,不一定硬要等到节日这天才有吃,既无所盼,即无所望。

节日淡化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物资的日益丰富。就穿的来说,买新衣服是经常的事,就吃的来说,可以说天天能吃到过节的特色。既然没有了这份垂涎欲滴近乎焦虑的盼望,节日的味道就少了许多许多。

我是湖南株洲人,我们这里过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吃包子,还吃咸鸭蛋,还看龙舟赛,等等。

小时候的节日毕竟最像节日,小时候的端午毕竟最像端午。离端午还有几天,家里的大人们就开始为端午节的餐桌装备食物,集市上的食材和食品也琳琅满目。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男人们会去买面粉,拿到家里后,开始泡,然后揉,整个屋里便有面粉的味道飘荡,让人忍不住伸长脖子去闻,好像马上就有包子吃了,欣喜的盼望油然而生。特别是,端午节做的包子,上面都盖个能吃的红印,醒目到让人吞口水。而集市上,早就有人开始做包子了,那蒸包子散发出来的香味,好远就能闻到,那种味道,在当时不仅仅是包子的味道,还是头脑中的端午的味道,至今让人记忆犹新。

粽子是箬叶包裹糯米制成的,端午的前十数天,女人们就会围起围裙,开始忙活起来。她们到外面摘来箬叶,用水洗净,然后泡着。到了过节的前一二天,开始拿出平时都舍不得吃的糯米,在堂屋里摆下大木盆,专心致志地做粽子。当然,糯米里还要加入一定的配料,喜欢甜的,就加点红枣,喜欢咸的,就放点食盐或咸鸭蛋的蛋黄,耐烦的人,还会配以红烧肉、红豆等珍贵佐料,让粽子的味道更丰美。

做粽子除了配制的技术外,用箬叶条去包粽子也是一门技术,如果包不好,糯米就容易散出来,那味道就差远了,包得紧而精巧,是粽子味美的一大技巧。到了过节那天,桌上除了平时难得一见的鱼、肉之外,还用大碗装着成串成串的粽子,看看样子、闻闻香味,口水就情不自禁地出来了。

看龙舟比赛往往是饱餐美味之前的兴奋事。我们那里有条渌江,发源于江西,流经醴陵,到达株洲,进入湘江。每到端午之前,渌江两岸的年轻小伙就已经摩拳擦掌了,龙舟早已下水,他们各自在各自这边练习,试舟、试水、试身手。每到这时,姑娘们便花枝招展的拥到河边,名为看舟,实为看人,小伙子们更起劲了。

到了比赛这天,渌江两岸人山人海,发令枪一响,龙舟如箭离弦,小伙子们拿出吃奶的劲用力划,姑娘们在岸边也拼命呐喊助威,喊声、叫声、锣鼓声,不绝如耳。但人太多,岸边路窄,我们这些小屁孩挤不到前面,只看到人的后脑勺,只听到纷乱的叫喊声和锣鼓声,最后比完了,一些人散了,我们才能挤到河边,看着那些一身湿透的得胜者的笑脸。尽管如此,我们依然非常开心,因为回家之后,有一顿美味在等待着我们。

一年级读后感端午节

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端午粽》,书上的插图粽子看起来真好吃。通过学习,我知道了人们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

我还从书上知道了端午节还有挂艾草、喝雄黄酒、划龙舟等风俗。

书中的外婆每次都让我们带一篮粽子回来分给邻居吃,真是一个善良的人。我以后也要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助人为乐的人。

主题绘画和手抄报的区别是什么

主题绘画跟手抄报区别还是很大的,下面给您分别介绍下。

手抄报:简单的说就是报纸,只不过是手绘版的。手抄报制作需要排版设计、版面划分、装饰设计、装饰美化、色彩搭配,当然也少不了文字的书写。基本就跟报纸一样,只不过要有主题和装饰绘画。

主题绘画:就是给你个题目,围绕着主题绘画。就跟考试写作文是的,只不过是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下面给大家发两张手抄报模版,和两张端午主题画给大家对比下。

端午节的故事读后感一年级

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端午粽》,书上的插图粽子看起来真好吃。通过学习,我知道了人们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我还从书上知道了端午节还有挂艾草、喝雄黄酒、划龙舟等风俗。书中的外婆每次都让我们带一篮粽子回来分给邻居吃,真是一个善良的人。我以后也要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助人为乐的人。

端午节,屈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和伟大的政治家。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就是创立了“词赋”这一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离骚》、《九章》、《九歌》、《天问》是屈原最主要的代表作。《离骚》是我国最长的抒情诗。后世所见屈原作品,皆出自西汉刘向辑集的《楚辞》。这部书主要是屈原的作品,其中有《离骚》一篇,《九歌》十一篇(《东皇太一》《云中居》《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九章》九篇(《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天问》一篇等等。

屈原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彰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同时主持外交事务。主张楚国与齐国联合,共同抗衡秦国。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但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谗言与排挤,屈原逐渐被楚怀王疏远。前305年,屈原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但是楚国还是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使得屈原亦被楚怀王逐出郢都,流落到汉北。屈原被逐出郢都,流放期间,屈原感到心中郁闷,开始文学创作,在作品中洋溢着对楚地楚风的眷恋和为民报国的热情。其作品文字华丽,想象奇特,比喻新奇,内涵深刻,成为中国文学的起源之一。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挥兵南下,攻破了郢都,屈原在绝望和悲愤之下怀大石投汨罗江而死。传说当地百姓投下粽子喂鱼以此防止屈原遗体被鱼所食,后来逐渐形成一种仪式。以后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人们吃粽子,划龙舟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1953年是屈原逝世2230周年,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位文化名人之一。

出生

屈原的出生日期,据近代许多人研究的结果,大概不出于楚宣王二十七年(前342年)到三十年(前339年)之间。照甲子推算,那年应该是戊寅年.不遏其巧得很,屈原的出生不但是寅年,而且又是寅月寅日。照中国历法的老话是“人生于寅”,所以夏正便以建寅之月(即正月)为岁首。屈原既然是寅年寅月寅日生,真正符合于“人”的生辰,所以在屈原著名的作品《离骚》中说:“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这句是说太岁星逢寅[4]的那年正月,又是庚寅的日子,我从母体降生了。说明这一年是寅年;孟是始,硕是正月,夏历以建寅之月为岁首,说明这年正月是寅月;庚寅则说明这一天是寅日。屈原出生在寅年寅月寅日,这可是个好日子(据邹汉勋、刘师培用殷历和夏历推算,定为前343年正月二十一日。清代陈玚用周历推算定为前343年正月二十二日),目前一般定为前340年。

取名

屈原觉得自己的生辰有些与众不同,所以他在《离骚》中说:“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这4句是说:父亲看到我生辰不凡,给我起了个好名字,名字叫做“平”,字名叫做“原”。而东汉王逸在《章句》中解释屈原的名字时说:“正,平也;则法也”,“灵,神也;均,调也。言正平可法者莫过于天,养物均调者,莫神于地。”

所以名“平以法天”,字“原以法地”。同他的生年月日配合起来,照字面上讲,“平”是公正的意思,平正就是天的象微;“原”是又宽又平的地形[7],就是地的象微,屈原的生辰和名字正符合“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8]的天地人三统。这在今天看来,只是个巧合,原无所谓,可在当时却认为是一个好兆头。

以诗歌抒发心情

从顷襄王六年到十八年,楚国基本上被秦国掌握,俯首听命,不敢动弹。屈原对此痛心疾首,却又无能为力,眼看着国势日弱,民生多艰,只好以诗歌来抒发自己忧国忧民的心情。

经历时期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

怀王十五年(前304),张仪由秦至楚,以重金收买靳尚、子兰、郑袖等人充当内奸,同时以“献商於之地六百里”诱骗怀王,致使齐楚断交。怀王受骗后恼羞成怒,两度向秦出兵,均遭惨败。于是屈原奉命出使齐国重修齐楚旧好。此间张仪又一次由秦至楚,进行瓦解齐楚联盟的活动,使齐楚联盟未能成功。怀王二十四年,秦楚黄棘之盟,楚国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

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约怀王武关相会,怀王遂被秦扣留,最终客死秦国,顷襄王即位后继续实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时局

春秋以来,许多小国经过长期的战争,逐渐被大国吞并。到前403年左右,形成了七个大国〈燕、赵、魏、韩、齐、楚、秦〉并立争雄的局面。这以后一直到秦统一六国(前221年),历史上把这180多年叫做战国时代。这个时代,各国间斗争激烈,攻伐连年,政局动荡。诗人屈原就生活在这个社会大变动的战国后期。战国七雄的实力并不平衡,而且随着各国政治经济改革的不断深人,实力不断消长。战国初期,赵、魏、韩三国实行了经济、政治制度的改革,曾一度强盛过。魏国经李悝变法,还曾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国家。

可惜他们的改革不彻底,又加上所处地势不利,很快又衰落了。燕国处在偏僻的北方一角,努力开拓东北的疆域。经过燕王哙的禅让,也算对政治进行了一些改革,但没有充分地完成,所以“凡天下战国七,而燕处弱焉”。只是受到战祸较少,还能偏安一方而已。剩下齐、楚、秦三国,开始还势均力敌,不相上下。

秦孝公实行商鞅变法以后,努力增加生产,鼓励人民战斗情绪,十年之后,国富民强,连年攻击各国,成为其他六国的严重威胁。由于秦的强大,其他六国中的任何一国都已不是敌手。于是有一批策士提出了“合纵”的主张,就是从燕到楚,南北六国联合成一条纵线,共同反对西方的秦国。主张合纵的代表人物叫苏秦,前334年,他说动了燕文侯,资助他游说六国,建立起合纵组织。前318年,苏秦约纵六国攻秦,楚怀王曾为纵长,可惜被打败了。与此对立的,秦国也组织一批策士提出了“连横”的主张,就是西方的秦国与东方六国中的某一国家结成联盟,形成一条东西向的横线来攻击另一个国家。连横的代表人物是张仪。前328年,张仪为秦相,推行连横政策,很有成效。屈原生活的战国后期,七国争雄的斗争,基本上就是合纵连横的斗争。

楚国的内政外交

在秦、楚、齐三国中,秦和楚又是最有可能统一六国的国家,而且秦占优势。所以楚国只有和齐国联合,才能和秦国相对抗。而秦只有破坏了齐楚联盟,才能远交近攻,各个击破,实现她统一六国的大业。这就是屈原所处时代楚国的外交形势;就楚国内政方面来说,要想富国强兵,战胜秦国,就一定要加强法治,限制贵族特权,举贤授能,发展经济实力。屈原提倡变法,反对腐败的贵族统治;主张合纵,坚持联齐抗秦的外交政策,正是从战国七雄争霸的形势出发,符合楚国长远利益的正确方针。

纪念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划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据闻一多《端午考》考证在屈原投江之前,吴越一带已有端午节存在,但从屈原2200多年前逝世一直到今天,中国社会主流所公认的一直是端午节祭祀屈原。)

另则传说屈原死后,人们投祭屈原的食品,都被蛟龙抢走了。而蛟龙却忌惮楝树叶和五色丝线,所以人们就把米包成棕子来祭祀屈原;赛龙舟则相传是为了打捞屈原的尸体。虽然这些传说都不可靠(一说是为了纪念越王勾践操练水师),但却充分反映了人们对屈原的热爱,也说明了屈原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为了避免权属纠纷,特做如下说明:本站内容作品来自用户分享及互联网,仅供参考,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youxuanhao@qq.com 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原文标题:旅游城市端午插画海报,一年级读后感端午节

(0)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youxuanhao@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